学习沈海鸿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7-07-24 10:41:58
关于学习沈海鸿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扶贫办(局)、协作办、对口办、经协办:
2016年11月23日晚,肇庆市委办驻村扶贫干部沈海鸿同志在连麦镇遭遇车祸导致重伤,11月30日不幸辞世,年仅43岁。沈海鸿同志因公牺牲后,被肇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追授为“市优秀驻村干部”,多家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作了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社《平凡点滴何以树起群众心中口碑?——记因公牺牲的肇庆扶贫干部沈海鸿》文章引起省委领导高度关注,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林少春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应在扶贫系统认真总结宣传”。
沈海鸿同志,男,1973年12月出生,福建平潭人,中共党员,生前是肇庆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卫科副科长。2016年4月,他主动请缨到怀集县连麦镇莲社村扶贫。他驻村扶贫仅半年,却被群众记在心里、挂在嘴边;他平凡的扶贫点滴、温情故事被人们铭记;他猝然离世,令村民扼腕叹息。驻村期间,他起早贪黑摸准民情,用真心帮助贫困户。看真贫,沈海鸿和队友白天入户核查,晚上熬夜整理数据、分析致贫原因,认为“识别真贫是关键,假贫如果把真贫挤掉了,就是咱们失职”。扶真贫,沈海鸿和队友发动各种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列出了辣木种植、光伏、矿产、药材、养猪等产业备选项,再对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收益率对比。一户一法,莲社村每个贫困户的脱贫意愿都经过他们签字确认,因为“产业扶贫不能霸王硬上弓”。真扶贫,沈海鸿生长于农村,情系农村,“因为吃过苦,所以最知道贫困的滋味”,驻村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沈海鸿就与莲社村54户群众结下深厚的情谊,他能将莲社村全部贫困户的姓名、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熟记于心,被队友称为贫困户“活字典”,在他心里,“坐在办公室距离基层的疾苦太远,得给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沈海鸿同志是我省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基层驻村干部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生命铸就了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期机关干部形象,是全省扶贫系统和驻村干部学习的楷模。各地要开展向沈海鸿同志学习的活动。一要学习他信念坚定、不忘初心的政治品格。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首要政治品质,做到全心全意、言行一致、始终如一、无怨无悔。二要学习他服务大局、听从指挥的自觉意识。坚持以扶贫开发事业为己任,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努力把各项决策部署转化成为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三要学习他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干事创业精神。发挥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在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四要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切实改进下基层调研方式方法,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际成效造福一方、取信于民。五要学习他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道德情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带头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带头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
各地要把学习活动与当前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敢于担当,为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扎实推进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7年2月25日
平凡点滴何以树起群众心中口碑?
——记因公牺牲的肇庆扶贫干部沈海鸿
新华社广州12月19日 专 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田建川)他驻村扶贫仅半年,却被群众记在心里、挂在嘴边;他平凡的扶贫点滴、温情故事被人们铭记;他猝然离世,令村民扼腕叹息。
11月23日晚,广东肇庆市怀集县莲社村驻村扶贫干部沈海鸿遭遇车祸,于11月30日不治离世,因公牺牲。
看真贫:“假贫如果挤掉真贫,就是失职”
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的肇庆市怀集县莲社村是广东省定贫困村,贫困户共54户198人,贫困发生率6.7%。从沈海鸿5月12日进驻莲社村的第一天开始,他就知道,这是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沈海鸿和队友白天入户核查,晚上熬夜整理数据、分析致贫原因。“不少群众白天干活不在家,就得晚上去核查,回来后整理完材料到下半夜是常事。”沈海鸿的搭档、驻莲社村第一书记陈超强说,那段时间老沈一个晚上就能抽掉一包烟。
陈标新、陈南新等多名贫困户说,老沈入户核查从不走马观花,每次到家来都要坐大半个钟头,“看房间、问收入,各条各项都算得很细”。对存疑的情况,沈海鸿就通过乡邻反复核实。
算细账是因为要看到真贫,核得深是因为感情真。60岁的陈棣珍一家7口,妻子没有劳动能力,5个孩子最大的才13岁。入户核查时,沈海鸿看到几个孩子脏兮兮地窝在一张木板床上,交谈中几次转身偷偷地抹去眼泪。
“识别真贫是关键,假贫如果把真贫挤掉了,就是咱们失职,对不起老百姓,还会制造村民矛盾。”沈海鸿这样对队友说。
经核查,莲社村上报的贫困户名单有8户不合格。通过村民评议和自荐申请,沈海鸿又核实出了几个“真贫户”。最终,驻村工作组剔除了16户不合格申报者,确定了54户贫困户。
扶真贫:“产业扶贫不能霸王硬上弓”
曾有三年驻村扶贫工作经验的队友林树华说,产业扶贫最怕不切实际一窝蜂地搞雷同产业,追求“短平快”的扶贫成效。对此,沈海鸿也深有同感。“他常跟我念叨,咱不能盲目跟风、‘霸王硬上弓’,否则就不是扶贫而是造孽。”林树华说。
选准产业脱贫项目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沈海鸿和队友发动各种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列出了辣木种植、光伏、矿产、药材、养猪等产业备选项,再对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收益率对比。
一户一法,莲社村每个贫困户的脱贫意愿都经过他们的签字确认。陈标新想养蜈蚣,老沈就为他联系专家;陈况新想养猪,老沈就帮他联系猪场,陪他一起去镇里看猪苗;陈棣珍想明年多种几亩水稻,老沈就核算资金为他买了微耕机和200只鸭子。
低保户陈标新有3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两个读高中。今年9月开学时,沈海鸿自掏腰包给了他500元,说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老沈心里记挂着我,他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有出息了,他也打心眼里高兴。”陈标新说。
由于政策性原因,71岁的赵海英不能列入贫困户,但其生活十分艰辛。她和11岁的孙子住在一间D级泥砖危房里,每天仅靠卖菜有五六元的收入。沈海鸿看着心疼,了解到她家2010年建的一幢砖房由于没有修屋面无法居住,就和村委会一起给肇庆市委办写申请,筹措到了1.2万元准备为她家加天面铁棚并铺上地面水泥。
“他没让我评上贫困户,但我一点都不恨他,因为他是真的来扶贫的,心里面装着穷苦人。”赵海英说。
真扶贫:“因为吃过苦,所以最知道贫困的滋味”
沈海鸿是肇庆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里最早主动请缨驻村扶贫的。沈海鸿的父亲沈维祯说:“海鸿从小在农村长大,吃过苦也最知道贫穷的滋味。”沈海鸿妻子李清枚至今记得丈夫决定报名时说的话:“孩子大了,没啥操心的。坐在办公室距离基层的疾苦太远,得给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在沈海鸿的驻村宿舍里,厚厚的一沓贫困户材料被他翻得起了毛边;听说11名残疾人到镇里办理残疾证,他开私家车把他们一个个送过去;驻村不到两个月,他就能将莲社村全部贫困户的姓名、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熟记于心,被队友称为贫困户“活字典”。
沈海鸿在莲社村播下的脱贫种子刚扎下根,却没能等到它们发芽开花。他的离世让村民们扼腕叹息,悲恸不已。“老沈就像我们自己家的好兄弟。他说好了在村里扶贫三年的,咋才半年说走就走了……”贫困户陈棣珍听到噩耗后,就像被打了一闷棍,几天都无法入睡。
网友们对沈海鸿的不幸罹难也非常痛心,在微博微信上为他送别。网友“淼鑫森”说,英年早逝,恩情长存。网友“家和万事兴”说,好干部一路走好。网友“清风”说,哀悼同在扶贫一线的战友!虽然不曾相识,但曾经一起走过。你未走完的路,战友们会风雨无阻继续前行。
沈海鸿生长于农村,情系农村。在武警广东省总队肇庆市支队服役的11年间,他5次被记三等功,3次获评优秀党员;他转业到肇庆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该局局长彭剑德评价他:党性强,工作用心、用情。他牺牲后,被肇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追授为“市优秀驻村干部”称号。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扶贫办(局)、协作办、对口办、经协办:
2016年11月23日晚,肇庆市委办驻村扶贫干部沈海鸿同志在连麦镇遭遇车祸导致重伤,11月30日不幸辞世,年仅43岁。沈海鸿同志因公牺牲后,被肇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追授为“市优秀驻村干部”,多家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作了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新华社《平凡点滴何以树起群众心中口碑?——记因公牺牲的肇庆扶贫干部沈海鸿》文章引起省委领导高度关注,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林少春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应在扶贫系统认真总结宣传”。
沈海鸿同志,男,1973年12月出生,福建平潭人,中共党员,生前是肇庆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保卫科副科长。2016年4月,他主动请缨到怀集县连麦镇莲社村扶贫。他驻村扶贫仅半年,却被群众记在心里、挂在嘴边;他平凡的扶贫点滴、温情故事被人们铭记;他猝然离世,令村民扼腕叹息。驻村期间,他起早贪黑摸准民情,用真心帮助贫困户。看真贫,沈海鸿和队友白天入户核查,晚上熬夜整理数据、分析致贫原因,认为“识别真贫是关键,假贫如果把真贫挤掉了,就是咱们失职”。扶真贫,沈海鸿和队友发动各种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列出了辣木种植、光伏、矿产、药材、养猪等产业备选项,再对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收益率对比。一户一法,莲社村每个贫困户的脱贫意愿都经过他们签字确认,因为“产业扶贫不能霸王硬上弓”。真扶贫,沈海鸿生长于农村,情系农村,“因为吃过苦,所以最知道贫困的滋味”,驻村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沈海鸿就与莲社村54户群众结下深厚的情谊,他能将莲社村全部贫困户的姓名、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熟记于心,被队友称为贫困户“活字典”,在他心里,“坐在办公室距离基层的疾苦太远,得给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沈海鸿同志是我省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基层驻村干部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生命铸就了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期机关干部形象,是全省扶贫系统和驻村干部学习的楷模。各地要开展向沈海鸿同志学习的活动。一要学习他信念坚定、不忘初心的政治品格。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首要政治品质,做到全心全意、言行一致、始终如一、无怨无悔。二要学习他服务大局、听从指挥的自觉意识。坚持以扶贫开发事业为己任,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努力把各项决策部署转化成为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三要学习他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干事创业精神。发挥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的工作作风,在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四要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切实改进下基层调研方式方法,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际成效造福一方、取信于民。五要学习他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道德情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带头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带头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
各地要把学习活动与当前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敢于担当,为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扎实推进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7年2月25日
平凡点滴何以树起群众心中口碑?
——记因公牺牲的肇庆扶贫干部沈海鸿
新华社广州12月19日 专 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田建川)他驻村扶贫仅半年,却被群众记在心里、挂在嘴边;他平凡的扶贫点滴、温情故事被人们铭记;他猝然离世,令村民扼腕叹息。
11月23日晚,广东肇庆市怀集县莲社村驻村扶贫干部沈海鸿遭遇车祸,于11月30日不治离世,因公牺牲。
看真贫:“假贫如果挤掉真贫,就是失职”
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的肇庆市怀集县莲社村是广东省定贫困村,贫困户共54户198人,贫困发生率6.7%。从沈海鸿5月12日进驻莲社村的第一天开始,他就知道,这是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沈海鸿和队友白天入户核查,晚上熬夜整理数据、分析致贫原因。“不少群众白天干活不在家,就得晚上去核查,回来后整理完材料到下半夜是常事。”沈海鸿的搭档、驻莲社村第一书记陈超强说,那段时间老沈一个晚上就能抽掉一包烟。
陈标新、陈南新等多名贫困户说,老沈入户核查从不走马观花,每次到家来都要坐大半个钟头,“看房间、问收入,各条各项都算得很细”。对存疑的情况,沈海鸿就通过乡邻反复核实。
算细账是因为要看到真贫,核得深是因为感情真。60岁的陈棣珍一家7口,妻子没有劳动能力,5个孩子最大的才13岁。入户核查时,沈海鸿看到几个孩子脏兮兮地窝在一张木板床上,交谈中几次转身偷偷地抹去眼泪。
“识别真贫是关键,假贫如果把真贫挤掉了,就是咱们失职,对不起老百姓,还会制造村民矛盾。”沈海鸿这样对队友说。
经核查,莲社村上报的贫困户名单有8户不合格。通过村民评议和自荐申请,沈海鸿又核实出了几个“真贫户”。最终,驻村工作组剔除了16户不合格申报者,确定了54户贫困户。
扶真贫:“产业扶贫不能霸王硬上弓”
曾有三年驻村扶贫工作经验的队友林树华说,产业扶贫最怕不切实际一窝蜂地搞雷同产业,追求“短平快”的扶贫成效。对此,沈海鸿也深有同感。“他常跟我念叨,咱不能盲目跟风、‘霸王硬上弓’,否则就不是扶贫而是造孽。”林树华说。
选准产业脱贫项目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沈海鸿和队友发动各种资源进行实地调研,列出了辣木种植、光伏、矿产、药材、养猪等产业备选项,再对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收益率对比。
一户一法,莲社村每个贫困户的脱贫意愿都经过他们的签字确认。陈标新想养蜈蚣,老沈就为他联系专家;陈况新想养猪,老沈就帮他联系猪场,陪他一起去镇里看猪苗;陈棣珍想明年多种几亩水稻,老沈就核算资金为他买了微耕机和200只鸭子。
低保户陈标新有3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两个读高中。今年9月开学时,沈海鸿自掏腰包给了他500元,说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老沈心里记挂着我,他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孩子有出息了,他也打心眼里高兴。”陈标新说。
由于政策性原因,71岁的赵海英不能列入贫困户,但其生活十分艰辛。她和11岁的孙子住在一间D级泥砖危房里,每天仅靠卖菜有五六元的收入。沈海鸿看着心疼,了解到她家2010年建的一幢砖房由于没有修屋面无法居住,就和村委会一起给肇庆市委办写申请,筹措到了1.2万元准备为她家加天面铁棚并铺上地面水泥。
“他没让我评上贫困户,但我一点都不恨他,因为他是真的来扶贫的,心里面装着穷苦人。”赵海英说。
真扶贫:“因为吃过苦,所以最知道贫困的滋味”
沈海鸿是肇庆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里最早主动请缨驻村扶贫的。沈海鸿的父亲沈维祯说:“海鸿从小在农村长大,吃过苦也最知道贫穷的滋味。”沈海鸿妻子李清枚至今记得丈夫决定报名时说的话:“孩子大了,没啥操心的。坐在办公室距离基层的疾苦太远,得给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在沈海鸿的驻村宿舍里,厚厚的一沓贫困户材料被他翻得起了毛边;听说11名残疾人到镇里办理残疾证,他开私家车把他们一个个送过去;驻村不到两个月,他就能将莲社村全部贫困户的姓名、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熟记于心,被队友称为贫困户“活字典”。
沈海鸿在莲社村播下的脱贫种子刚扎下根,却没能等到它们发芽开花。他的离世让村民们扼腕叹息,悲恸不已。“老沈就像我们自己家的好兄弟。他说好了在村里扶贫三年的,咋才半年说走就走了……”贫困户陈棣珍听到噩耗后,就像被打了一闷棍,几天都无法入睡。
网友们对沈海鸿的不幸罹难也非常痛心,在微博微信上为他送别。网友“淼鑫森”说,英年早逝,恩情长存。网友“家和万事兴”说,好干部一路走好。网友“清风”说,哀悼同在扶贫一线的战友!虽然不曾相识,但曾经一起走过。你未走完的路,战友们会风雨无阻继续前行。
沈海鸿生长于农村,情系农村。在武警广东省总队肇庆市支队服役的11年间,他5次被记三等功,3次获评优秀党员;他转业到肇庆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该局局长彭剑德评价他:党性强,工作用心、用情。他牺牲后,被肇庆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追授为“市优秀驻村干部”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