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村级组织运作 >>自治组织运作 >>村(居)务公开 返回列表
陈厝寨自然村落普查
发布时间:2020-01-20 09:36:47

赤岗</wyz

陈厝寨

 

陈厝寨

 

 

陈厝寨村全景图(构图要横式)

 

 

 

陈厝寨村,位于赤岗镇西部,距离镇政府约 2 千米千米千米。相邻自然村有双枝山、张厝寨、赤岗山、棉湖镇始建于宋代,因贤斋祖公从福建迁到洪山创寨,于明代年间由绍基祖公从洪山迁至安仁创业,第九代嫡孙喜德祖公迁到双枝山创业,后喜德祖公的第七代嫡孙迁往陈厝寨创业而形成清末又月又枝山尔合祖派下嫡孙一部分迁到本村创业而取名陈厝寨</cm>。曾用名永平乡</zym>,别名<bm>          </bm>。现村于现村于清初年在原地重建</clcj>该村为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老区村。

 

说明:

1.方位,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方向,统一表述为XX部

2.村与镇的距离从村口算起,或为村民公认的距离。

3.相邻自然村的四邻方位顺序一般按指东(东南、东北)、南、西(西南、西北)北方向记述。

5.村落始建时间,记有资料记载的,或村民认定的最早时间。

6.村落形成原因,指历史上人口迁入、分村、兵屯、水库移民或其他原因。分村,指从原有自然村分设而形成的。兵屯,指军队驻守某地而形成的。

7. 村名由来,记历史文献(如家谱、族谱)记载,或故事传说,或村民口口相传的。

 

陈厝寨村位于 丘陵 </wl>。主要山岭有乌目山,海拔最高52.5</hb>米。

说明:

1.山岭、河流、水库,记本村地域范围内或相邻的。

2.山岭高度,仅记权威资料记载或专业部门(机构)测量的数据(可结合地名普查资料)。

3.村落为重要江河源头或汇合点的,应注明。

4.水库,指小(二)型以上(即库容大于或等于10万立方米)。

 

于清</styear>年(朝代,记有史料记载最早的),属<stx>          </stx><stz>                </stz>。民国时期,属<mgx>普宁县洪阳公社</mgz>。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五美乡</newcx>1958-1967</mgyear>年,属洪阳公社</newcz>1968</otyear>年,属普宁县赤岗公社</otz>1983,属普宁县赤岗镇陈厝寨</administrativevillage>行政村至今。

世居村民主要姓氏有</surName>

说明:

1.主要姓氏,记原籍居民姓氏,不含因婚嫁入籍的妇女姓氏。

2.迁移时间,可记年份或年代;有条件的,可详写其在省内迁徙过程。

3.氏族迁徙地跨县、镇、行政村(社区)的,应写明迁出或迁入村落所属县、镇、行政村(社区)名,尽量写大地方,如“福建省莆田县XX”“广东省饶平县XX”“潮州市海阳县XX村。

 

2015年末,户籍人口2779人,其中男性1667人、女性1112人;80岁以上56人,最年长者96;实际在村人口2203人;农村留守儿童 0 人;生活主要依靠农业收入2203人;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576人;海外留学人员 0 人。非户籍外来人口835人。世居村民为汉族,属潮汕民系<mx></mx>,通用潮汕方言。

说明:

1.没有2015年数据的,可记2014年或人口普查时间点,但应注明。例如:2015年,户籍1000人(2014年底)。

2.村中最年长者,有多人同龄的,记性别、人数。

3.主要依靠农业收入人口,指以种植、养殖等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者。

4.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人口,指户籍人口中全年累计在外劳动时间超过6个月者。

5.留守儿童,指父母均不在本地工作,年龄在14岁以下的儿童。

6.海外留学人员,记清末以来有资料可查的累计数,含返回国内工作者。

7.非户籍外来人口,指在村居住6个月以上者。

8.民族、民系不含因婚嫁入籍的妇女和外来人口。

9. 男女数之和应等于户籍人口数,实际在村人口数与常年在城镇生活和打工人口数之和应等于或略少于户籍人口数,主要依靠农业收入人口数不完全等于实际在村人口数。

10. 以上人口数为必填项目,可填约数。

 

村传统经营1987年以前,村里一直有土糖宁生产红糖工厂,从原石车绞盘耕牛拉至压蔗取汗煮红糖</traditionManagerment>   

村民多从事  务工、经商   等行业

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如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财产性收入等):<sourceIncome>       工业生产,商业经营  </sourceIncome>

自然资源主要有<naturalResouce>                        </naturalResouce>。特色农产品有甘蔗、蕃薯、烟叶等</agricuturalProducts>。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traditionFood>   红桃粿、鼠壳粿、薯粉粿    等粿品</traditionFood>

说明:

1.传统经营,指历史上或延至改革开放初期的经营项目。

2.现时经营,主要记2015年现状,也可记近几年状况。

3.农业生产收入,可填写具体农、林、牧、渔业等类型。土地承包、征地分红等列为租金收入,不列入农业生产收入。

4.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天然存在并有利用价值的物产,如温泉、矿泉水、珍稀动植物、矿产等,不包括农产品、工业产品。

5.特色农产品、传统食品、工艺品,记本地特有或特色品种,不宜笼统填写为龙眼、荔枝、香蕉等;对当地经济、民俗有重要价值的,可附上具体材料。

6.节庆食品,应记节庆名称。

 

特色农产品、传统(节庆)食品或工艺品图片

 

省道S<provincalRoad> 236 线</provincalRoad></villageRoad>经过该村。陈厝寨村于 1965 </openelectrifyYear>年通电,<openphoneYear> 1992 </openphoneYear>年通电话,<openelectrifyYear> <openwebYear> 2004 </openwebYear>年通网络<openwaterYear> 2017 </openwaterYear>年通自来水2018 </cemnnroadYear>年全村村道实现水泥硬底化。(按时间先后顺序记述)

说明:

1.道路,记经过本村的或本村主要外出通道。

2.通电话时间,记村落出现首部公共或私人的电话时间。

3.具体年份不详的,可记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等。

 

容村图片

 

2015年,小学有陈厝寨小学,设年级6</classCount>个,班级7</primaryScoohlClass>个,在校学生279</studentCount>人,教职工<scoohlstaffCount> 21 </scoohlstaffCount>人。幼儿园有陈厝寨幼儿园</kindergarten>,在园幼儿67 ,教职工3</kindergartenStaffCount>人。体育设施有(名称<stadium> 陈厝寨村文化广场 </stadium>。公园有(名称赤岗镇赤岗  陈厝寨村安全主题公园  </park>。村民活动中心有老年人活动中心</centerAction>。图书室或农家书屋:陈厝寨图书室</library>,藏书1200</librarybookCount>册。

说明:

1.村中没有学校的,可记为“该村没有学校,学龄儿童到附近的XX学校就读。

2.行政村中有多个自然村的,且有公共的学校时,不要每个自然村都记述,只记建于该村的学校,即建设XX学校的具体自然村。

 

小学、幼儿园、体育设施、公园或广场图片

 

传统民居为<traditionalResidence>  潮汕民居    </traditionalResidence>(客家民居/ 潮汕民居/其他)。现存<existingCount>  42  </existingCount>座。

代表性民居有<representationHouses> 下山虎 </representationHouses>(名称)(指“四点金”“下山虎”或其他建筑),建于<byBuildDate>    </byBuildDate>年(朝代),占地面积<houseArea>   200 </houseArea>平方米,保存现状<keepState>                </keepState>。是否有人居住?<someoneLiveFlag>          </someoneLiveFlag>  

 

说明:

1.传统民居,指采用传统建筑工艺和建筑形制建造的(包括当代建造的)民居。

2.民居类型,可填写客家民居、广府民居、潮汕民居等,有条件的记具体样式。

3.保存现状,记完好、基本完好或破败等。

 

传统民居或代表性民居图片

 

现存宗祠有1</existingAncestral>座。主要宗祠为陈氏祖祠 </mainAncestral>,始建于清末</startBuildDate>年,重修于 <returnBuildDate>   1989 ,重建于<returnBuildDate>  1991  </returnBuildDate>年(或朝代),占地面积480</area>平方米。主要建筑特色为   下山虎  </buildingFeature>仍作宗祠使用</isuser>

说明:

1.现存宗祠,记保存较完好的(包括现另作他用的)。

2.有几个祠堂的村,应突出重点祠堂,几个祠堂相同的地方可合并记述 。

3.几个村共用的宗祠,其建筑特色在该宗祠所坐落的村记,其他村只记本村与宗祠的关系及相关活动,不用重复写建筑特色。

 

主要宗祠图片

 

其他传统建筑如古塔、古桥、园林、古井、碉楼、门楼、牌坊、炮楼等<otherbd>  古井、碉楼、门楼炮楼    </otherbd>,始建于<jzstartdate>  民国 </jzstartdate>年(朝代),。

代表性匾额有<horizontalName> 1块   </horizontalName>,书于<horizontalBuildDate>       </horizontalBuildDate>年(或朝代),现存于<horizontalPlace>   陈氏祖祠       </horizontalPlace>

说明:

1. 碑刻、楹联、匾额原则上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有一定价值、具有代表性的(含复制品)。当代楹联、匾额一般不收入,因书写者有特殊身份需要收入的,应写明书写者身份。

2. 碑刻与其他雕刻物要区分,如 “泰山石敢当”“旗杆夹石”不是碑刻,直接表述即可。

3. 楹联、匾额悬挂或镌刻在传统建筑的,在记述该建筑时相应介绍,不必另设一段记述。

4. 现存地点,可填民居、宗祠、庙宇等。

 

代表性碑刻、楹联或匾额图片

 

该村制定的乡规民约有《<xgvillageAgreement>    陈厝寨村村规民约   </xgvillageAgreement>》,于<xgdraftDate>  2019时间) </xgdraftDate>制定。

该村主要宗族活动有每年正月十六有游神、赛会、英歌舞</clansmanContent>

 

祭祖或节庆活动图片

 

村建有教堂</buildingName>,始建于2002。供奉<consecrateGods>    耶稣      </consecrateGods>,主要祭祀活动与仪式<rite>   祈祷 </rite>。当地居民一年中  20  次参与祭祀活动,具体时间为 每周六   

特色民俗有(如游神俗称“营老爷”“走老爷”或开耕节、龙王诞等) <folkways>  营老爷    </folkways>,举行时间<folkwayStartDate>  正月十六 </folkwayStartDate>   ,地点<folkwayStartDate>  全村  </folkwayStartDate>   ,参与人员   村民  。过程及特色简介<folkwaysContent>     英歌舞     </folkwaysContent>

 

该村主要人物有:

陈泽霖1891- ?博士1929年至1969年连任汕头市聿怀中学校监、校长职务,是我国较早把《三国演义》翻译成英文本的翻译人士。</mainDeed>

陈光1922-普宁县县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任普宁县长</mainDeed>

说明:

1.主要人物(含祖籍本地或在本地出生、主要活动在外地的人员)选录范围:(1)历代志书中立传的人物;(2)有科举功名的人物;(3)当代人物:副县处(副团)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获省部级以上嘉奖人员战斗英雄、经认定的烈士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博士、博士后有特殊技艺的人才;(4)对本地发展有较大贡献、影响的各界人物(如著名士绅、乡土学者、能工巧匠、致富能手、港澳台同胞、华侨华人等)。

2.记人物的姓名、主要身份,影响或贡献重大的人物可简述其主要事迹,不记人物简历。

3.建村始祖,在村落由来、姓氏源流中已记的,此项不记。

4.人物生卒年用括注表示,如:李四(1841-1912);张三(?-2000)(指不知生年但知卒年,生年用“?”号);王五(1862-?)(指知生年而且知已逝世但不知卒年,卒年用“?”号);赵六(1973- )(指知生年而且明确知仍在世的,不标注卒年);刘七(生卒年不详)(指确实调查不清楚生年,而且明确已逝世的,这种情况须慎用)。

 

 

 

该村落 </isbdplan>列入<isculplan> 乡镇  </isculplan>级建设规划。

说明:建设规划级别,指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