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架山镇咸寮村是革命老区,打石垭位于咸寮村西南部马鞍山山窝内。咸寮村现有户籍人口四千人,两委干部七人,聘用干部一人,党员48人。村里道路四通八达,路基本水泥化,村道连接普宁大道。
咸寮村革命历史悠久,早在第一、二次革命战争中,咸寮村就成立了农民自卫军、赤卫队。一九二六年普宁五区农会就在咸寮村“打石垭”成立。在二十年代,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山村,就有二十三名革命志士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成为革命烈士。咸寮村五区农会主席,普宁第一任苏维埃政府主席陈开仪和其次子陈文木(五区农会少年团团长)在一九二七年十月冒死营救过“八一”南昌起义部队革委会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宣传委员会主任的郭沫若同志。
“八一”南昌起义部队途经普宁,在流沙教堂召开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会后首脑机关在向海陆丰撤退的途中,遭受庄大泉地主武装和国民党军的截击,在当夜的激战中,郭沫若同志与安琳等人被冲散。陈开仪接到普宁党组织的指示,立即组织力量营救起义部队主要领导同志。当夜,陈开仪派五区少年团团长陈文木同黄寿山同志一起到占陇西社村“瓦窑圩”引领郭沫若等几位革命同志到咸寮村隐藏保护。郭沫若等几位革命同志在咸寮村几经周折,排除了种种险阻和困难,最后来到咸寮村打石垭石洞隐藏居住。石洞内可容纳二十几人。洞里有一条小坑沟,常年流水不断。每天陈开仪和儿子在山上打石寮为郭沫若等人轮流做饭。陈开仪家中比较贫穷,但为了革命同志生活,陈开仪向亲戚借钱买食物供给郭沫若等革命同志。没过多久,敌人发现郭沫若等人藏身之处,派兵围困石洞,负责站岗放哨的陈文木也不幸被捕。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寻找党组织,跟上革命队伍,郭沫若与方家悟、黄寿山、陈开仪商议,决定先到惠来神泉港口,然后取道往香港,同周恩来、叶挺、聂荣臻会合。
打石垭红色石洞,既是起义部队主要领导同志在十分危险时隐藏的地方,又是普宁五区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旧址,所以具备了党员教育基地的条件。此场所是我市解放后革命传统教育场所,早在六七十年代,普宁县特别是下架山公社,所有的机关团体干部,各中小学都组织到咸寮红色石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近年来我市直工委、下架山镇委组织了党员干部、机关干部、入党新党员到此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入党宣誓。下架山镇教育组也组织几所学校到此进行爱党爱国教育。
教育党员干部、学生不忘初心,弘扬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
咸寮村党员教育基地现有展厅一间(有几十幅图片),管理处一间,原始石洞一片,空阔水泥地面200平方米左右,有一条通往教育基地的路道(未铺设水泥)。
由于多年失修,石洞内泥土淤积,需要打通整理,周围环境还需要配套,村通往教育基地1.5公里路面需铺设水泥路面,路边需要设置排水沟、路灯等配套设施。现在村政资金缺乏,无法进行更好地打造完善。
咸寮村党支部
2017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