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村级组织运作 >>自治组织运作 >>村(居)务公开 返回列表
洪阳镇东村简介
发布时间:2017-06-28 14:46:31

     东村,距洪阳镇政府驻地0.5公里,东连昆安,南连南村,西连西村和北村.现域内总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村内有方、范、陈、谢、林、赵、许姓氏,方姓占百分之八十。全村总人口在2015年底2924人,男性1452人,女性1472人;其中八十岁以上59人。
宋末年,方氏始祖老书公由福建莆田县迁入,明嘉靖四十三年始建普宁县;址设洪阳城,分四个门头,东村位于城的东面,故为东门。解放后改为东村,解放初称为东村乡,公社化时属东南大队,一九六零年自成大队,一九六三年合昆安、新安为东门大队;一九七九年以自然村为大队,命名东村大队,一九八四年改为乡,一九八七年改为村委会,一九九一年改为管区,一九九九年改管区为村委会至今。
村内在2005年就实现道路水泥化,实现全村通程控电话,通网络。并在村内各个路口设有闭路监控系统,村内有体育活动场所及农家书屋,老年人活动中心。学校有东村方展禹学校,校内设有篮球场、操场和塑胶路道;设有一至六年级十二个班;教职工四十左右人。
东村村民有传统经商,辖区内有服装厂、酱油厂、家用电器商行、服装商行、烟茶酒商行和副食品商店。美佳乐购物商场也在本辖区内,传统小食方面有洪阳果汁(1)、炒糕果(1)、鱼头粥、蚝烙、无米果(1)等等。农业方面已基本为果苗、林木培植,有少部分为经济作物。也有部份村民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主要收入为经商、务工、种植。2015年人年均收入为6500多元。
辖区内传统民居具有浓郁的潮汕风格又富有特色。有四点金、下山虎和平房建筑。有方氏祠堂七座,有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文昌阁”。未列入文物保护的有“察院衙”、“武馆”、“安公祠”、“太平古桥”等。
洪阳东村及周边各门头有特色民俗,正月十五行头桥,正月十七游“城隍公”;城隍公出游都是东西南北四门头共同参与,这一天,各家各户都期盼城隍公出巡,预备礼花、鞭炮、香烛等在主要道路等待城隍公经过。出游事项由理事会统一安排。经过各村的主要道路,场面壮观,观看市民人山人海,很多出外经商务工的年轻男女,家庭主要成员在这一天都来参加这项活动。图个好兆头。
 
注:(1)果,同粿;一种米制食品。
 
 
 
 
 
普宁城隍庙
普宁城隍庙,位于广东省普宁故城洪阳镇东北侧,旧县衙东北约三百米处,与文昌阁毗邻。普宁城隍庙始建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普宁置县之时,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为古建筑物。城隍是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普宁城隍庙是普宁八百余乡共同拥有的,是古普宁县乡民庆贺丰年、祈求太平、联系乡情、结交友谊的民间庙会,是难得的古建筑物,极具文物价值。
普宁城隍庙历经明、清两代数次重建、修建。
清康熙三十四年,知县赵勉周重修中堂及门楼廊庑。
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安定枚重建后堂,两廊六司房舍,成为三厅二天井宫殿式古式建筑。计东西宽27米,南北深60米,总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前厅为三山门,门楼左右供奉马官,门内左右为千里眼、顺风耳。中厅正以工代赈供奉伯府大人(俗称城隍公)。后厅分殿,分别供奉城隍夫人、十八罗汉和千手观音。正殿与后厅中间有放生池,放养龟鳖,植水棉树(水杉)。池中间有拱桥,两旁围白石栏干。该庙在平面布局 上,大胆地将池、拱桥等园林建筑融合于庙宇布局之中,建筑结构保留了明代风格和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建筑科研价值,1998年10月被列为普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国后城隍庙曾改作厂房、校舍。虽然部分被改建,但还保存明、清建筑风格。改革开放以后,国泰民安,重视文物保护,弘扬民俗文化,发展旅游事业,促进海内外乡亲的联系和情谊,在地方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成立"普邑城隍庙修建委员会",倡议各界人士捐资修建,保护好这一古建筑物。已陆续重新修缮,恢复原来的格局。
安公祠
 
安公祠位于洪阳镇东村原普宁旧县衙东南约200米处,原是当地方氏书斋;清康熙年间,驸马安定梅(镶红旗人)为察民情,隐蔽身份,亲任普邑知县。安知县到任后,察民情,恤民生,轻徭倵。在洪阳留下很多关心人民生活,关照肩挑叫卖小商小贩,弘扬社会公德的美丽传说。离任时,民念其情,感其功设香案相送。人们还把安氏石像供于书斋纪念,关将书斋改名为“安公祠”,是为生祠。
察院衙
察院衙位于洪阳东村辖区内,即原老县衙东南500米处。
察院衙原为明末蓝察院蓝鼎元(雍正五年授予普宁知县,十月兼潮阳知县,雍正十年授予广州知府)府第,后转卖与方姓居住。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正厅为三进六天井,除前中后三大厅外,两厢有房间18间,厅面宽敞;楹木结构,中厅两侧房间朝厅面都是古老的木板,中后厅正面是古式木制通顶活动屏风,地面为潮汕特色红砖,天井四边柱石为扁形素面石;建筑结构体现明代特色,两侧东西巷道各有厅房6间,前面宽阔大埕围墙照壁,临内城河。
整个建筑布局规模宏伟,极为壮观,目前保留基本完好。
武馆
武馆位于洪阳东村辖区内,普宁城隍届左前方。
清道光年间,武秀才方享通善舞大刀,射箭。因子贵浩封六品武略佐骑尉,其人乐善好施。敦亲睦邻,遂营建武馆。以作传艺习武之地。
武馆的建筑为四点金布局,包灰巷,面朝正南方,而南面中间照壁连接两侧围墙,墙内为长方形大埕。出入东西两方素石结构大门。主厅中的招果石柱则是正方形而切去四个角,两则的灰巷则是进巷门第一间为大厅,接连两个房间,丙是一阔嘴厅,最后是巷包间。
整个武馆建筑布局厅特,冬暖夏凉,布设各类习武器械。巨型光刀,弓箭尤为突出。大刀一般壮汉抬不动,弓也难拉。习武平时训练的石具大小造型各异轻重不一,其中最重的也有二三百斤。真是文物胜地。
文昌阁
 
名称:普宁文昌阁,即清代普宁公司公馆(驿馆)。
地址:普宁故城洪阳镇东村,下草埔与城隍庙相邻。
现状:文昌阁建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建筑布局三进九间二天井,座北朝南,宽13.97米,深57.6米;中进大厅立四棱形大石柱,石柱上为拾棵式木构架。后进为三间(一厅二房)二层阁楼,进深8米;阁楼高8.2米,建筑风格庄重古朴大方。
现使用情况:文昌阁在清代一直两用,既是祀文昌神像之处,又是经临普宁使节停驻之处。文昌阁1988年由普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普宁市委市政府和揭阳市委市政府先后列为普宁市、揭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文昌阁被修复一新,并办成了普宁市林则徐纪念馆和禁毒教育基地。中厅举办禁毒教育图片展览,教育人民群众、青少年认识毒品祸害,远离毒品。
古桥
 
地址:位于洪阳老县衙,保城帝君庙前的内城河上。
古桥:太平桥,大约建于四百多年前,为拱型小巧石桥,两端各有五级石阶;桥石由七板约六米多长的石板组成,桥宽约三米,两侧栏杆两端均有两头石狮,小巧精致,历史悠久,古式古风。
元宵夜行头桥即是农历正月十五夜行头桥,是洪阳当地人们的惯例,而且是元宵佳节不可缺少的一个活动项目。一年之计在于春,元宵是一年里的第一个节日,在这一天的晚上,人们酒足饭饱之后,总是三五成群或是全家而出,扶老携幼的去“行头桥”,图个好兆头;人山人海热闹异常。正月十五行头桥是洪阳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