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刻内涵
发布时间:2018-03-16 16:13:17
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要求广东的同志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要求广东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广东为什么要“走在全国前列”?
1978年,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实践在广东开启,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79年,深圳、珠海两地列为经济特区,由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1992年邓小平视察广东并发表“南方讲话”,迅速在全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再到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40年改革开放,广东始终在全国是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40年来,广东正是得益于敢为人先往前冲的闯劲,才闯出了硕果累累的成就。2017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8.99万亿元,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万元,年均增长9.2%。出口占全国比重达27.5%。全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量超过1000万户、居全国首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万家,全国第一。过去的五年,广东承接国家改革试点任务达113项,居全国前列。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庄严承诺,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通过40年“走在前列”,我们在方方面面都有了好基础,广东要抓住之前“走在前列”带来的新机遇:随着“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东将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又一更高新高地。
■如何理解“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发展格局变化加剧,国内改革大潮风起潮涌,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广东身处 “不改革是后退,慢改革也是后退”的激流之中。
一、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走在全国前列”。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改变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绕不开的,而要发展高质量的经济涉及到制度再造,要有制度保障,才能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而制度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体制机制包括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体制,对垄断行业也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选投资主体多元化,营造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建立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机制。广东比邻港澳,市场化程度较高,各级政府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商环境改善明显。所以,我们要突破制度束缚我们的樊篱,将制度改革进行到底!为全国制度体制改革做出表率。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在全国前列”。现代经济体系应该是与相对落后经济体系或者说非现代经济体系相对应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系得到不断完善。然而,目前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诸多问题,经济体系中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生产资料等要素的水平与世界发展前列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 “底座”和“根基”。经济体系的现代化,首要的是实体经济的现代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去产能步伐。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大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广东在创新观念、研发投入、人才都有基础有优势,我们要乘这股东风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为国家现代经济体系的建立做好引领。
三、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走在全国前列”。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粤港澳大湾区的大部分城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都在广东,广东是中国开放史的谱写地。深圳与香港陆地相连,珠海与澳门陆地相连,广东要牢牢抓住“一带一路”的契机,为我国新时代全方位的开放探索出更新的道路。
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当前,我国已经从社会管理跨越到社会治理时期。既往改革基本塑造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大框架,对于今后深化改革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更好确立多元主体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香港借鉴国际经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了“半行政、半自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其社会治理模式的本质特点:以中西合壁文化为引领,在政府主导下形成了政府、社会和公民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并在社会治理多元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方面,形成了以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为后盾的运行制度机制。广东与香港文化同源,借鉴香港经验创新社会治理,通过划分政府与社会的职能边界,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和强化社会治理转型的文化支撑。为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出引领。
■广东为什么要“走在全国前列”?
1978年,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实践在广东开启,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79年,深圳、珠海两地列为经济特区,由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1992年邓小平视察广东并发表“南方讲话”,迅速在全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浪潮。再到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40年改革开放,广东始终在全国是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40年来,广东正是得益于敢为人先往前冲的闯劲,才闯出了硕果累累的成就。2017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8.99万亿元,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万元,年均增长9.2%。出口占全国比重达27.5%。全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量超过1000万户、居全国首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万家,全国第一。过去的五年,广东承接国家改革试点任务达113项,居全国前列。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新年贺词中,总书记庄严承诺,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通过40年“走在前列”,我们在方方面面都有了好基础,广东要抓住之前“走在前列”带来的新机遇:随着“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广东将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又一更高新高地。
■如何理解“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发展格局变化加剧,国内改革大潮风起潮涌,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广东身处 “不改革是后退,慢改革也是后退”的激流之中。
一、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走在全国前列”。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改变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绕不开的,而要发展高质量的经济涉及到制度再造,要有制度保障,才能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而制度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体制机制包括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体制,对垄断行业也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选投资主体多元化,营造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营造有竞争力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建立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机制。广东比邻港澳,市场化程度较高,各级政府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商环境改善明显。所以,我们要突破制度束缚我们的樊篱,将制度改革进行到底!为全国制度体制改革做出表率。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在全国前列”。现代经济体系应该是与相对落后经济体系或者说非现代经济体系相对应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系得到不断完善。然而,目前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诸多问题,经济体系中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生产资料等要素的水平与世界发展前列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 “底座”和“根基”。经济体系的现代化,首要的是实体经济的现代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通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去产能步伐。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大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广东在创新观念、研发投入、人才都有基础有优势,我们要乘这股东风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为国家现代经济体系的建立做好引领。
三、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走在全国前列”。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粤港澳大湾区的大部分城市与“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都在广东,广东是中国开放史的谱写地。深圳与香港陆地相连,珠海与澳门陆地相连,广东要牢牢抓住“一带一路”的契机,为我国新时代全方位的开放探索出更新的道路。
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当前,我国已经从社会管理跨越到社会治理时期。既往改革基本塑造了社会治理体制的大框架,对于今后深化改革起到了指导和引领作用。更好确立多元主体合作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香港借鉴国际经验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了“半行政、半自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其社会治理模式的本质特点:以中西合壁文化为引领,在政府主导下形成了政府、社会和公民协同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并在社会治理多元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方面,形成了以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为后盾的运行制度机制。广东与香港文化同源,借鉴香港经验创新社会治理,通过划分政府与社会的职能边界,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和强化社会治理转型的文化支撑。为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出引领。